在生產中應用中的除油工序
通常采用堿性除油。其除油液組成和工藝條件是根據油污狀態和金屬材料的種類進行選擇的。
當表面黏有大量油脂即油層很厚,有滑膩和黏性感時,只用堿除油是不能輕易除凈的,必須先用其他方法如刷擦溶劑除油預處理后,再堿性除油,堿性除油液是強堿性的。它與有的金屬反應會發生明顯的腐蝕。
因此,對鋁鋅這類鍍件除油時應盡量在低溫、低堿條件下進行,鋼鐵件用較高的堿度處理,一般來說是可以的,但處理有色金屬件時,除油液的pH應調到適當的范圍。如鋁、鋅及其合金等應控制pH在11以下,除油時間這類產品不宜超過3min。?
從成本方面考慮,有的主張低溫除油,但降低溫度與提高效率是相矛盾的,溫度越高表面黏附的油脂與清洗劑的物理化學反應速度越快,除油越容易。實踐證明油污隨溫度提高其黏度降低,故除油容易進行,但低溫沒有這種作用。所以考慮使用乳化劑和表面活性劑,究竟高溫除油好不好,控制在什么溫度為宜,筆者的經驗是在70~80℃為好,這樣還可有利于消除基體金屬由于機加工帶來的殘余應力,對提高鍍層特別是多層鎳間的結合力大有好處。?
一般鋼鐵件可采用聯合除油,如先陰極除油3~5min,再陽極除油1~2min,或先陽極除油3~5min,再陰極除油1~2min,這可以采用兩次除油或采用帶有換向裝置的電源實現。而高強度鋼、彈簧鋼及薄的零件,為了防止氫脆,只是陽極除油數分鐘。但銅及銅合金等有色金屬零件,不可采用陽極除油,只能陰極除油1~2min。?
在除油溶液的配制和維護方面?;瘜W除油和電解除油溶液的配制比較簡單。先用槽體積的2/3水把除了表面活性劑以外的其他材料溶解,同時進行攪拌(防止藥品結塊),由于這些藥品材料溶解時放熱,無需加溫,表面活性劑要另外用熱水溶解后再加入,如果一次溶解不了,可倒出上面清液再加水溶解,加至規定體積攪勻即可使用。?
對除油液管理應注意:?
①定期化驗補充材料,表面活性劑根據生產量每周或半月補加原配量的1/3~1/2。?
②使用鐵板不應含過多的重金屬雜質,以防帶入鍍層,電流密度保持在5~10A/dm2,其選擇應以能確保析出足量氣泡。這樣既保證了油珠機械撕離電極表面,又能攪拌溶液。當表面油污一定時,電流密度愈大,除油速度愈快。?
③應及時清除槽內漂浮的油污。?
④定期清理槽內泥渣污物,及時更換槽液。?
⑤電解液中盡量選用低泡表面活性劑,不然帶入電鍍槽中將會影響質量。